现代学徒制
什么是现代学徒制?
现代学徒制的特征
三个开放
四个“双”
五个合一
五个对接
发达国家成功的经验
现代学徒制提出的时代背景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
开展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重大意义
是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
二次世界大战后,战败国德国为了迅速发展经济、提升国力,考虑必须大力提升工人技术技能水平,开始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学生,所有又称“双元制”。十年中德国经济迅猛发展,超越了英国和法国。以后西方各国纷纷开展现代学徒制。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制造业、服务业由“低端的”向“高端的”、“优质的”、“精品制造”转型升级。使得在职业院校校园里、教室内关门培养的毕业生到达岗位上什么都不会。结果出现了一方面职业院校的毕业生“就业难”,而另一方面企业“招工难”,也就是“有人没事做,有事没人做”。其根源是院校“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脱节,课程内容与岗位标准不符,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错位”。学生毕业即失业。
而现代学徒制由校企共同主导人才培养,设立规范化企业课程标准、考核标准等,教师师傅联合传授,课堂就在岗位上,课程内容就是岗位标准,教学过程就是生产过程、服务过程。从学生——学徒——准员工——员工角色顺利转换。
开展现代学徒制工作是国家职业人才培养的重大战略部署。有利于促进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把提高职业技能和培养职业精神高度融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重要举措。 开展现代学徒制工作,学校、学生、企业都能从中受益,其中学生是最大的受益者。一是学生入校即入企,学习目的明确。二是进行工学交替,在岗位上学习,所学的内容就是将来的工作需要,学生学习兴趣浓厚。三是学生顶岗实习,有保险、有工资,节省了学习成本,经济上受益。四是毕业即上岗,就业有保障。
2014年2月26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国务院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对“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试点完善支持政策,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做出具体要求。标志着现代学徒制已经成为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战略。 在2014年12月12日全国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推进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讲话:“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非常重视在职业教育中推行现代学徒制,副总理刘延东曾多次批示,要求加大力度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 2014年8月27日,教育部发文《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4】9号 2015年7月24日,人社部、财政部印发《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15】127号 201 5年8月5日,教育部遴选165家单位(17个地区、8家企业、100所院校)作为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和行业试点牵头单位。 2017年8月23日,教育部确定第二批203个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行业组织4家、试点地区2个、试点企业5家、试点院校154家)。 2018年9月7日,教职成厅函【2018】41号第三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194个,(行业组织4家、试点地区1个、试点企业4家、试点高校156所)。 三批共562家,另外新型学徒制试点学生达到50万人。 近五年每年召开现代学徒制工作研讨会,并邀请职业教育发达国家专家参会。 近五年每年召开现代学徒制工作总结表彰会,总结经验、整改问题。 2019年5月14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全面推进现代学徒制工作的通知》教职成函【2019】12号。现代学徒制工作在全国全面推开。
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01
02
03
学习时间课内课外开放
双主体育人
学校与企业
学生与学徒合一
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
教师与师傅合一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教室与岗位合一
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学习与生产合一
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育人与成才合一
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
01
01
03
03
02
02
04
04
05
05
双重身份
既是学生又是学徒
双导师教学
老师与师傅
双重身份
学校与企业签联合办学合同、学生与企业签劳动合同
学习地点校内校外开放
学习内容岗内岗外开放
商鲲教育
全国极富影响力的职业教育集团
商鲲服务热线
400-010-0806